Search

【控制】

看著兒子綁鞋帶,真的好急,很想告訴他應該怎麼做,更想直接幫他綁......

  • Share this:

【控制】

看著兒子綁鞋帶,真的好急,很想告訴他應該怎麼做,更想直接幫他綁....這又是個忍到胸悶的練習。😅
.
.
次序 (order) 與組織能力(organization),對我們的生活是很重要的。因為沒有他們,一切會亂七八糟:東西找不到,事情做不完也做不好。

次序,讓我們從環境中的混亂,透過重複的體驗,歸納出因果關係與某種規律。可預期結果的狀態,會讓我們感到安心,安全。於是,可以把更多的心力,放在處理其它混亂的生活狀態上。蒙特梭利醫師分享,次序是其中一個幫助人類達到「身 . 心 . 靈」需求的自然傾向 (tendency)。

但當次序與組織能力變的很強烈時,他們轉換成一種控制的慾望。當事情或人無法被控制時,會感到不悅。矛盾的是,很想控制別人的同時,我們自己又不想被別人控制。因此,嘗試控制他人,會讓互相的關係帶來壓力與摩擦。

人生中的一切,就是如此難以被控,就像我們常常也無法控制自己的控制慾。於是,強烈的控制慾,變成了我們快樂生活與正向社交關係的阻礙。

因為控制慾,固然我們知道要支持與幫助孩子自己做,實際上卻很難執行。原來我們要允許孩子自己做,也是需要練習的。

透過 D 練習綁鞋帶的過程,分享在日常生活中,能如何練習讓孩子自己做的 10 個重點。

👉 1. 觀察
觀察孩子:
興趣 - 孩子有一段時間可能會對某些事,特別有興趣。例如:很想自己綁鞋帶。他/她會盯著我們綁鞋帶或是直接說,我要自己綁。這個狀態要好好把握,因為當學習符合興趣點,孩子就會心甘情願,快樂的投入。

困難/障礙 - 孩子卡住的點在哪裡?例如:D 有一段時間綁蝴蝶結時,常常拉太多,圈圈就會跑掉,也就無法打出蝴蝶結。

觀察自己:
看到自己的控制欲。例如:發現我自己很急的時候,容易在一旁一邊叨念,一邊發火。很想乾脆直接幫孩子做完,讓兩個人都可以早點解脫。覺察才能有意識的讓自己停下來。

👉 2. 示範
示範動作:
依照孩子當下的能力,示範給孩子看,可以怎麼做。要記得手動,嘴不動,不然孩子一下要聽,一下要看,最後沒聽好也沒看好。這對我來說,也是個大挑戰。

放慢動作,確定從孩子的角度,看的清楚。示範中,要持續觀察孩子是否有興趣的在看。可以參考今日好片了解,什麼是可以用在日常生活與示範動作時的「分析動作」。

示範成功的要素:
示範的時候,用動作或言語提醒,可以幫助孩子成功的要素。例如:重點 1 提到的挑戰。讓孩子了解,圈圈的鞋帶還沒有拉到底前,就要把蝴蝶結打緊。記得:我們是幫助孩子在他/她可以負荷的挑戰下成功,不是挑戰到他/她失敗。

再示範:
觀察到孩子遇到困難時,可能需要修改方法幫助他/她,必要時,再示範一次。

👉 3. 允許練習
示範後,提供孩子重複練習的機會。這就是我們需要練習放下控制欲,允許孩子自己做的胸悶階段。

有人說,孩子長大自然就會綁鞋帶了,或許是的。

在兒童階段練習類似自己綁鞋帶的能力,對孩子來說,的確不容易。但想想,綁鞋帶這樣好像很一般的生活能力,可以幫助小朋友的手部小肌肉發展,腦神經連接與手眼協調。透過自己的毅力與努力自己綁鞋帶,自己做到,會帶給孩子滿足與自信。這就是透過生活學習,培養內在動機 (intrinsic motivation) 與毅恆力 (grit) 的過程。

綁鞋帶....其實孩子透過生活在練習如何控制自己的身體與心靈。專注更能幫助孩子的身心合一。這也是為什麼,我們那麼需要練習控制自己的控制欲,允許孩子自己做。

👉 4. 移除障礙
成人:
成人通常是孩子無法自己做最大的障礙。根據我自己的經驗,放不下控制欲通常就是最大的阻礙。

其它障礙:
另外提供幾個幾個常見的障礙點做為參考。

時間安排的太緊湊 - 如果可以,預留多點時間,給孩子練習的機會。例如:在一開始學習綁鞋帶,每次穿鞋子,必定需要很久的時間。安排活動時,要預留多點出門前的準備時間。

一直碎念 - 另外一個常見的狀況,就是在孩子一邊在努力做一件事時,成人一直在一旁碎念。例如:孩子正在綁鞋帶時說:你每次就是拖拖拉拉,你看來不及穿鞋子了吧。或是,你要做出兩個耳朵,然後繞過去,繞過去....試想,要是我們自己在努力的靜下來,專心做一件困難的事,旁邊一直有人在碎念,到底是幫助還是阻礙?如果我是孩子,可能會想,你有那麼多意見,乾脆你來做好了。

時機不對 - 如果孩子在某個時間會特別累或是情緒會不穩定,則避免選擇在這些時間要求孩子一定要獨立自己完成。跟孩子硬碰硬,只會兩敗俱傷。這些時候,孩子可能需要更多的陪伴與一些適時的協助。

👉 5. 陪伴
就如人生中其它大大小小的事一樣,我們都希望能被支持。我們可以說:你慢慢來,我坐在旁邊等你。如果你需要幫忙跟我說。

👉 6. 提供適時的協助
讓孩子自己做,不是就放著他/她默默的自己做。除了孩子可能會請我們幫忙的狀況外,我們也可能觀察到孩子雖然沒說,但可能需要一些協助。這時候,可以先詢問孩子的意願。例如:你需要幫忙嗎?然後再提供可以讓孩子自己繼續下去的一些協助,不是直接幫他/她做完。

👉 7. 反思與勇敢道歉
如果每次出門真的都來不及,自己急到情緒很暴躁,在事後要對自己的口氣或脾氣不好道歉。例如:對不起早上我們出門的時候對你口氣不好。當時我很急的要出門(解釋原因)。我想你應該也很想趕快綁好鞋帶,讓我們可以準時出門,你心裡也很急吧(同理孩子)。你覺得要不要在我們沒有要趕著出門,我們倆個情緒都比較穩定的時候,一起練習綁鞋帶?(提出解決的方法)

👉 8. 說到做到
成人要記得說到做到。例如:如果已經請孩子自己試試看,就不能中間突然介入,然後幫孩子直接做完。或是,如果雙方都同意重點 7 的解決方法,可以即時或是要記得安排一些時間,一起練習綁鞋帶。

👉 9. 如實的肯定
當孩子突破了自己的難關或是成功的完成,先等等,別說話。因為你可能有機會看到,孩子眼中發光,打從心裡給自己肯定的畫面。相信我,如果你這一路陪伴孩子一直努力到終於做到,這絕對是個會讓你感動到落淚的一刻,就連綁鞋帶這種似乎沒什麼大不了的事也是。感動的點不是他/她終於會綁鞋帶了,而是孩子如此努力克服挑戰的精神。

如果孩子這時跟你四目相會,也可以提供如實的肯定。例如:綁鞋帶真的不容易,我小時候也學了好久,我看到你好努力。

一直重複類似「你好棒」的言語但沒有提供實際原因時,孩子並不會知道自己到底棒在哪裡,反而容易培養出沒安全感的自我感覺良好與依賴外在肯定。與其虛空的讚美,不如如實的肯定。

當孩子重複發現我們提供的肯定與自己所經歷的一致性高,這還會加強他/她相信成人說話的真實度。同時,這也是「誠實」與「尊重」的最佳示範。

👉 10. 等待的耐心與信心
很多事情不是一下子就能學會,而且可能會比我們預期的還要久。每個小朋友需要的學習時間,也很不同。例如:D 的綁鞋帶大概持續練習了 1 年,才可以比較順利的完成。就如今天,他雖然已經會了,有時候還是會遇到一些挑戰,需要多一點時間,陪伴與安靜的等待。

孩子需要透過真實的生活體驗來學習以及建構更強大的自己。如果我們都幫孩子做好,其實剝奪了孩子學習與成長的機會。

孩子學會控制急不來,成人學會控制控制,也急不來。

只要能暫時放下控制慾,持續練習上面的 10 個重點,允許小朋友自己做....有一天,孩子就可以自己獨立的做到。在那之前,我們需要對孩子與自己有信心。只要不放棄,就有成功的一天!
.
.
.
.
#幫我自己做
#急不來的練習
#生活中的修行
#理論輕鬆講
#蒙特梭利在我家
#意在育兒 #mind4parenting

今日好片
生活中的分析動作 https://reurl.cc/R4gjr6

相關小文
「忍」https://reurl.cc/argkdZ


Tags:

About author
從懼怕小孩到成為兩個小孩的媽媽.... 從幫女兒找學校到投入教育基金會的工作.... 從小孩的幼兒園認識蒙特梭利到拋家棄子取得 AMI 0-3歲的師資證照.... 成為媽媽讓我的生活重新設定,它帶我探索生活、育兒、教育與人生的意義,因為當媽媽真的不容易!!
初學說故事人 | practicing storyteller 蒙特梭利生活 | montessori lifestyle
View all posts